將靈感做成作品

繼上次「創作者、報告選題障礙:創作靈感從哪來?」分享我是如何獲得創作靈感,

這次要跟大家分享,要如何把這些靈感組織起來,並在腦中建構畫面,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!

在開始將靈感變成作品的主題之前,先來複習一下如何獲得創作靈感:

如果你常常有很多想做的東西,但發現自己想做的面相太多,像是一下想做食物、一下想做花、同時又想試試場景,因為想做的太多,無法專注地朝一種目標前進,不妨試試我如何挑選主題的方法,一步一步聚焦創作主題:

平時我很愛吃美食,因為我對食物的熱愛,在袖珍創作上選擇以「食物」作為大方向的主題(喜歡的事物);

而食物中又分為西式料理、中式料理、台式料理,在這些種類中,台式料理是我從小到大,每天接觸的料理種類,除了熟悉、更多的就是情感上的連結,就算已經限縮了主題,我還是能根據過往的經驗、與近期的體驗中獲得靈感(身邊的事物);

在料理與食物的領域上,藏有一些需要被討論、或值得人們省思的問題,透過創作傳達這些無形卻與人們思想、觀點、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與觀點,進而讓大家也能透過觀看這些作品,有思考與討論這些議題的契機(關注的議題)。

(更詳細的說明請參考「創作者、報告選題障礙:創作靈感從哪來?」這篇文章喔!)

看看身邊與手邊的東西

當確認創作主題方向後,你會是否會發現還有很許多你想做的事,但是沒辦法在腦中建構出一個畫面,或是無法確認關於作品的細節。直接舉個例讓大大們更好瞭解:像是我想製作袖珍擔仔麵,但如各位所知,擔仔麵會因為不同地區、不同店家、不同人所製作的,在使用食材、油脂多寡等等都會有所差異,像是我有一家賣擔仔麵的愛店,裡面的料有蝦子跟貢丸,但並不是所有店都有這兩種料對吧!那追求寫實的我就會面臨這些細節要做什麼的問題(天啊~真的很辛苦)

這個時候,我就會從我喜歡吃的店家,或是常常接觸的店家下手:去點個麵,在飢腸轆轆想馬上大快朵頤前,認真地觀察一波碗中的所有元素,舉凡湯頭、麵條、配料、甚至是飄在湯上的油,都可以留意。我一般都是記錄在腦中,依邊思考可以怎麼做,一邊把影像在腦中複印儲存,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辦法記住,或是用記的太麻煩了,那就掏出手機按下快門鍵拍下來,就可以放心的開始大吃特吃了!

會推薦大家「看看身邊與手邊的東西」,一方面不用特別花時間尋找實際的案例,另一方面可以好好的觀察實體,透過觀察可以讓自己做出更好看的作品,尤其是像我以寫實為主,觀察是一定要有的步驟,如果你的風格不是寫實,像是日式的可愛、夢幻等等,觀察也是幫助你的作品在比例上、顏色上,都能更上一層樓的方式喔!

多看其他人的作品

就像之前在「古早味點心組//製作日誌」文章中的分享,我不太會做作品的編排、組合跟排版,但如果想要讓作品更有整體性,或是做較規模較大的作品,這是無法避面的重大議題!當不知道要怎麼將眾多的靈感實體化或組合在一起的時候,那就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吧!相信大家只是有興趣的東西,一錠會追蹤很多相關的粉絲專頁吧!那就好好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他的作品,這些作品有哪些地方吸引你,有哪些是值得你學習的地方?像我了解自己在作品的組合上比較不擅長,而追蹤許多相關的創作者,了解作品可以如何安排,可以做出哪些造型等等。此外,在欣賞他人作品中不斷的學習與自我成長,了解他人作品的好,同時了解自己的喜好,尤其是當我看到他人作品的高完成度與精細度,都是促使我更加注重作品細節的原因之一。

但觀察他人作品之後,要特別留意不要一味地抄襲他人(這邊所說到的抄襲是當你有營利行為時,絕對不能觸碰的!)雖然人人都是在模仿他人作品之下成長,但如果想要讓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層樓,更有辨識度,或是想要透過自己的作品賺一些小外快,或是想發展手作事業,那不妨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吧!塑造風格使作品更具辨識度,能讓作品從眾多創作者中脫隱而出,同時也能吸引喜歡你風格的粉絲,創造屬於自己的一條路。

多看他人的作品不僅限於同樣的種類,同時也可以找找其他的東西,像是平面設計、傢俱設計等等,接觸不同的領域可以讓作品更豐富有多變性。

以上就是本次分享如何「將靈感變成作品」的兩種方式,終於將之前承諾的「從靈感到作品」系列做完了,真是太好了!希望這種主題對大家有幫助,如果你喜歡這種主題,或想想了解什麼主題,歡迎私訊一公分手作的IG告訴我喔!